我国股票期权会计处理方法如何对比及选择?


在我国,股票期权是公司给予员工在一定期限内以预先确定的价格购买一定数量公司股票的权利。对于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有着多种方法,不同方法在确认、计量和报告等方面存在差异,下面我们来对比分析并探讨如何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 首先,我们来了解相关法律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 11 号——股份支付》对股票期权等股份支付的会计处理做了规定。该准则要求企业以股份为基础进行交易时,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 常见的股票期权会计处理方法有内在价值法和公允价值法。内在价值法是指股票期权的行权价与授予日股票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这种方法简单易懂,计算较为方便。比如,某公司授予员工股票期权,行权价为 10 元,授予日股票市场价格为 15 元,那么每份股票期权的内在价值就是 5 元。然而,内在价值法的缺点也很明显。它只考虑了授予日的股价和行权价的差异,没有考虑到股票期权的时间价值等因素,可能会导致会计信息的不完整。 公允价值法是目前国际上较为流行的方法。它是通过一定的估值模型,如布莱克 - 斯科尔斯模型等,来确定股票期权的公允价值。公允价值法考虑了股票价格的波动、无风险利率、预计股利等多种因素,能更准确地反映股票期权的真实价值。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 11 号——股份支付》,企业应当按照公允价值对股份支付进行计量。 在对比这两种方法后,企业该如何选择呢?对于规模较小、股票交易不活跃的企业,内在价值法可能是一个相对简便的选择。因为这些企业的股价可能不能准确反映其真实价值,使用内在价值法可以简化会计处理,降低成本。 而对于规模较大、股票交易活跃的企业,公允价值法是更合适的选择。采用公允价值法能更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为投资者提供更有用的会计信息。同时,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公允价值法也更符合国际会计准则的要求。 总之,企业在选择股票期权会计处理方法时,需要综合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财务报告的目标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做出合理的决策,以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