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案件中会限制出境吗?
我涉及了一个民事案件,最近打算出国旅游,突然担心会不会因为这个民事案件被限制出境。我不太清楚在民事案件里,到底什么情况下会被限制出境,想了解一下相关的法律规定和具体情形。
展开


在民事案件中,是存在限制出境这种措施的。下面为您详细介绍。 限制出境指的是司法机关以及行政机关等为了保障相关案件的顺利办理,或者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等,依法对特定人员采取的限制其离开本国国境的措施。在民事案件里,限制出境主要是为了保证案件的当事人能够按时参与诉讼,确保司法程序的顺利进行,同时也有助于法院裁判的执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第十二条规定,中国公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准出境:(一)未持有效出境入境证件或者拒绝、逃避接受边防检查的;(二)被判处刑罚尚未执行完毕或者属于刑事案件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的;(三)有未了结的民事案件,人民法院决定不准出境的;(四)因妨害国(边)境管理受到刑事处罚或者因非法出境、非法居留、非法就业被其他国家或者地区遣返,未满不准出境规定年限的;(五)可能危害国家安全和利益,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决定不准出境的;(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准出境的其他情形。其中,第三项就是和民事案件限制出境直接相关的内容。 在民事案件中,法院决定限制当事人出境通常会考虑几个方面的因素。一方面,如果当事人是案件的被告,且法院认为其出境可能导致案件无法正常审理,比如无法送达法律文书、无法参加庭审等,那么法院可能会决定限制其出境。另一方面,在执行阶段,如果当事人有履行法院判决的义务却拒不履行,为了保证执行工作的顺利开展,法院也可能会对其采取限制出境的措施。 当法院决定限制出境时,会向相关的出入境管理机构发出协助执行通知,出入境管理机构会根据通知对当事人的出境行为进行限制。当事人如果想要解除限制出境措施,需要积极配合法院的工作,比如主动履行判决义务、提供担保等,经过法院审查同意后,才可以解除限制。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