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买房时售楼人员常用的手段有哪些?

我最近打算买房,但是听说售楼人员有很多销售手段,我担心自己会被忽悠。我想了解下他们在卖房过程中常用的手段都有哪些,这样我在买房时就能多留个心眼,避免陷入不必要的陷阱。
展开 view-more
  • #购房销售手段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在房地产交易中,售楼人员为了促成交易,往往会采用一些销售手段。以下为您详细介绍买房时售楼人员常用的手段以及相关的法律要点。 首先是制造紧迫感。售楼人员常常会说“这是最后一套了”“优惠活动即将截止”等话术。从法律角度来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如果售楼人员故意夸大房源的稀缺性或优惠的时效性,以此误导消费者做出购房决策,这种行为就可能构成虚假宣传。消费者有权要求售楼方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其次是虚假承诺。他们可能会承诺小区会配备高端的配套设施,如优质的学校、豪华的健身中心等,但在实际交房时却无法兑现。《民法典》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如果售楼人员的承诺构成合同的一部分,而开发商未能履行,购房者可以依据合同和法律要求开发商承担违约责任。 再者是诱导消费。售楼人员可能会诱导购房者购买超出其经济能力的房屋,或者推荐一些不必要的附加服务。《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障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种类、数量,自主决定是否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如果售楼人员通过不当方式干扰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消费者可以拒绝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另外,隐瞒房屋瑕疵也是常见手段。比如隐瞒房屋的质量问题、产权纠纷等。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出卖人应当按照约定的质量要求交付标的物,出卖人提供有关标的物质量说明的,交付的标的物应当符合该说明的质量要求。如果售楼人员隐瞒房屋瑕疵,购房者在发现后有权要求开发商承担维修、更换、赔偿等责任。 最后是利用信息不对称。售楼人员可能不会主动告知购房者一些重要信息,如小区周边的不利因素等。消费者享有知情权,《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有权根据商品或者服务的不同情况,要求经营者提供商品的价格、产地、生产者、用途、性能、规格、等级、主要成份、生产日期、有效期限、检验合格证明、使用方法说明书、售后服务,或者服务的内容、规格、费用等有关情况。购房者在购房过程中,可以主动要求售楼人员提供全面的信息,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