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构成诈骗罪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最近遇到一些涉及诈骗的事儿,不太清楚具体什么样的行为算是构成诈骗罪。想了解清楚构成诈骗罪在各个方面的具体判定条件,比如主体、主观意图等方面是怎么规定的。
展开 view-more
  • #诈骗犯罪
  • #诈骗罪条件
  • #刑事法律
  • #财产保护
  • #非法占有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构成诈骗罪需要满足以下四个方面的条件: **客体要件**: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这意味着诈骗行为的对象是他人合法拥有的财物,无论是个人的财产还是单位、集体的财产,只要通过诈骗手段非法获取,就侵犯了这一客体。例如,通过欺骗手段骗取他人的存款,就侵犯了他人对该存款的所有权。 **客观要件**: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欺诈方法包括虚构事实、隐瞒真相,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并基于这种错误认识处分财产,最终导致被害人遭受财产损失,而行为人获得财产。比如,谎称自己有一批优质的货物出售,诱导他人付款购买,但实际上根本没有货物,这就是通过虚构事实实施诈骗。同时,根据相关司法解释,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主体要件**: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一般来说,刑事责任年龄是指年满十六周岁,但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在诈骗罪中,通常要求行为人是年满十六周岁且精神正常、能够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自然人。 **主观要件**: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非法占有目的是指行为人意图将他人的财物非法据为己有,而不是暂时借用或者合法取得。例如,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编造虚假理由向他人借款,且根本没有还款的打算,这种行为就具有诈骗的主观故意。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