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著作权侵权认定有哪三标准?

我写了一本书,发现有人在网上传播了和我书内容很像的文章。我怀疑对方侵权,但不太清楚怎么认定。想了解下著作权侵权认定的三标准具体是什么,这样我就能判断对方是不是真的侵权了。
展开 view-more
  • #著作权侵权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著作权侵权认定的三标准在法律实践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下面为您详细介绍: 首先是“接触 + 实质性相似”标准。“接触”指的是侵权方有机会接触到著作权人的作品。这很好理解,比如著作权人的作品已经公开发表,或者在一定范围内传播,侵权方有合理的机会获取到这个作品,就可以认为存在接触的可能性。“实质性相似”则是指侵权作品与原作品在表达上达到了非常相似的程度。这里的相似不仅仅是文字、图案等表面形式的相似,更重要的是作品的核心内容、结构、情节等方面的相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五十二条规定,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表演、放映、广播、汇编、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作品的,属于侵权行为。当存在接触且作品实质性相似时,就很可能构成侵权。 其次是“抽象 - 过滤 - 比较”标准。“抽象”就是把作品中属于思想范畴的部分剥离出来。因为著作权法只保护思想的表达,而不保护思想本身。例如,小说中一个关于爱情的主题属于思想,不受著作权法保护,但作者用独特的情节、人物塑造等方式来表达这个爱情主题,这些表达就受保护。“过滤”是将作品中属于公有领域的内容、必要场景等过滤掉。公有领域的内容大家都可以使用,比如一些常见的历史事件、通用的科学知识等。“比较”就是在去除思想和公有领域内容后,对剩下的部分进行比较,如果相似程度高,就可能构成侵权。这一标准有助于更准确地判断作品是否侵权,避免将思想和公有领域内容的使用认定为侵权。 最后是“三步检验法”。第一步是检验被指控侵权的使用是否为“特殊情况”。这里的特殊情况通常是指在特定的、合理的范围内使用作品,比如为了教学、研究、评论等目的。第二步是检验这种使用是否会“与作品的正常利用相冲突”。如果这种使用影响了著作权人对作品的正常商业利用,比如因为侵权使用导致原作品的销量下降等,就可能构成冲突。第三步是检验这种使用是否会“不合理地损害著作权人的合法利益”。如果使用行为对著作权人的经济利益或精神利益造成了不合理的损害,那么就可能构成侵权。这一标准在国际版权公约以及我国的著作权相关规定中都有体现,它从多个角度综合判断使用行为是否构成侵权。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