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定著作权侵权?


认定著作权侵权,通常要遵循一定的方法和标准,下面为您详细介绍。 首先,要确定著作权是否有效存在。著作权是作者对其创作的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享有的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二条规定,中国公民、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的作品,不论是否发表,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也就是说,只要作品创作完成,作者就自动享有著作权。比如,作家完成一部小说创作,从完成那一刻起就拥有该小说的著作权。只有确认了著作权的有效性,才能进一步判断是否存在侵权行为。 其次,要判断被控侵权行为是否属于著作权法规定的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五十二条列举了多种侵权行为,例如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发表其作品的;未经合作作者许可,将与他人合作创作的作品当作自己单独创作的作品发表的;没有参加创作,为谋取个人名利,在他人作品上署名的;歪曲、篡改他人作品的;剽窃他人作品的等。当他人的行为符合这些法律规定的情形时,就可能构成著作权侵权。 再者,要分析被控侵权作品与受保护作品之间是否存在实质性相似。实质性相似是指两部作品在表达上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在判断时,需要从作品的整体结构、情节安排、人物塑造、语言表达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量。比如,两部小说的主要情节、人物关系、核心创意等方面高度一致,就可能被认定为实质性相似。不过,对于一些通用的表达、思想等是不受著作权保护的,只有具有独创性的表达才受保护。 最后,还需要考虑被控侵权人是否存在主观过错。主观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两种情况。故意是指侵权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侵犯他人的著作权,仍然实施该行为;过失是指侵权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会侵犯他人的著作权,但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虽然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一般来说,在认定著作权侵权时,侵权人的主观过错并不是必要条件,但在确定赔偿责任时,主观过错程度会对赔偿数额产生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