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附带民事答辩是怎样的?


刑事附带民事答辩是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被告人针对原告人提出的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进行回答和辩驳的诉讼行为。它是被告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 从适用场景来看,当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此时被告人就需要进行答辩。比如在故意伤害案件中,被害人不仅要求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还要求其赔偿因受伤产生的医疗费、误工费等经济损失,被告人就面临刑事附带民事答辩。 从法律依据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一条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被害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如果是国家财产、集体财产遭受损失的,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的时候,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第一百零八条则对诉讼参与人进行了明确,其中包括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这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开展以及被告人进行答辩提供了法律基础。 关于答辩的具体要点,在形式上,答辩一般要以书面的答辩状形式呈现。答辩状需包含首部、正文和尾部三部分。首部要写明标题、答辩人的基本情况以及答辩事由。正文是核心部分,要针对原告的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进行回应。可以从事实认定、法律适用、证据等方面进行辩驳。比如,如果原告提出的赔偿金额过高,被告人可以列举证据说明实际损失并没有那么多。尾部要写明致送的法院名称、答辩人签名或盖章以及答辩日期。 在时间上,被告人应在收到附带民事起诉状副本后,按法院规定的时间提交答辩状。一般情况下,人民法院会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如果不按时提交答辩状,并不影响法院的审理,但可能会丧失在庭审前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 此外,在答辩过程中,被告人要提供充分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证据可以是书证、物证、证人证言等。要确保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关联性。同时,答辩的内容要客观、理性,避免情绪化的表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