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有什么区别?
我在看一些公司财务报表的时候,看到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这两个词。我不太清楚它们到底是什么意思,也不明白两者之间有啥区别。想知道在法律层面或者财务规范里,这两个概念是怎么定义的,它们的区别对公司和投资者有啥影响呢?
展开


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都是在财务领域常涉及到的概念,在财务信息披露等方面受相关法律法规规范。下面为你详细解释两者的区别。 归母净利润,全称为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简单来说,就是上市公司把旗下子公司的利润都算进来之后,扣除掉不属于母公司股东的那部分利润,剩下归母公司股东享有的净利润。比如一家母公司持有子公司80%的股份,子公司赚了100万,那么在计算归母净利润时,这100万中的80万会计入母公司的归母净利润中。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企业应当以控制为基础确定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并且要准确计算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等相关财务指标,这能让投资者清晰看到母公司股东实际能获得的盈利情况。 扣非净利润,指的是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非经常性损益就是那些和公司正常经营业务没有直接关系,或者就算有关系但也不是经常发生的收支项目,像政府补贴、出售固定资产获得的收益等。扣非净利润能更真实地反映公司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因为非经常性损益的发生不具有持续性,如果只看净利润而不考虑非经常性损益,可能会对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产生误判。根据《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公司需要在财务报告中明确披露非经常性损益的项目和金额,以便投资者能准确计算扣非净利润,进而评估公司核心业务的盈利水平。 总体而言,归母净利润侧重于反映母公司股东能获得的收益,而扣非净利润则更关注公司主营业务的持续盈利能力。投资者在分析公司财务状况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两个指标。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