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母净利润与扣非净利润是什么?有什么区别?
我在看公司财报的时候,经常看到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这两个词。但我不太明白它们到底是什么意思,也不清楚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希望能有专业人士给我解释一下,这两个概念在法律层面有没有相关规定呢?
展开


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都是财务术语,在财务报告编制和披露方面受相关法律规范。下面为你详细解释这两个概念以及它们的区别。 首先,归母净利润,全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简单来说,当一家公司有很多子公司时,整个集团的净利润并不全是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归母净利润就是从集团总净利润中,扣除了少数股东权益后,真正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所享有的那部分净利润。它反映了母公司股东实际能拿到手的收益情况。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企业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需要准确区分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和少数股东损益,以真实反映母公司股东的权益。 其次,扣非净利润,即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非经常性损益是指那些与公司正常经营业务无直接关系,或者虽与正常经营业务相关,但由于其性质特殊和偶发性,影响报表使用人对公司经营业绩和盈利能力做出正常判断的各项交易和事项产生的损益。比如,公司获得的政府补贴、处置固定资产的收益等。扣非净利润能更准确地反映公司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根据相关证券法规和信息披露规则,上市公司必须在财务报告中披露扣非净利润,以让投资者更清晰地了解公司的核心经营状况。 两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反映的内容上。归母净利润侧重于股权结构下母公司股东的收益,而扣非净利润更注重公司主营业务的盈利质量。一个公司的归母净利润可能很高,但如果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非经常性损益带来的,那么其扣非净利润可能就不那么理想,这就意味着公司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可能并不强。投资者在分析公司财务状况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两个指标,才能更准确地评估公司的价值和发展潜力。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