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与权利的区别是什么?


权力和权利是两个在法律领域经常出现,但含义却有明显不同的概念。下面为你详细解释它们之间的区别。 首先,从主体方面来看。权力的主体通常是特定的国家机关或者组织,例如政府部门、司法机关等。这些主体依据法律规定,被赋予管理社会、执行法律等职责,从而拥有相应的权力。比如,公安机关有权力对违法犯罪行为进行侦查。而权利的主体则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也就是普通的个人、企业以及各类社会团体等。每个人和组织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享有自身的权利。 其次,在来源上,权力来源于法律的授予,是国家通过法律的形式,将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责和能力赋予特定的机关和组织。以税收权力为例,税务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等相关法律,获得了向企业和个人征收税款的权力。权利的来源更为广泛,它既可以来自法律的规定,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赋予公民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也可以源于合同约定等其他方式。比如在一个买卖合同中,双方通过合同约定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再者,就性质而言,权力具有强制性和命令性。当权力主体依法行使权力时,相对人必须服从。如果不服从,权力主体可以采取强制手段来保障权力的实施。例如,法院作出的判决具有强制执行力,如果当事人不履行判决,法院可以通过强制执行程序来实现判决内容。权利则更多地体现为一种利益和自由。权利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决定是否行使权利,以及如何行使权利。比如公民有选举权,他可以选择行使该权利去投票,也可以选择放弃。 最后,从目的来看,权力的目的是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确保社会的正常运转。政府运用权力进行城市规划、提供公共服务等,都是为了实现公共利益。权利的目的主要是保障个体的合法利益,满足个人在生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需求。例如公民的受教育权,保障了个人获得知识和技能,提升自身素质的机会。 总之,权力和权利在主体、来源、性质和目的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区别。正确理解它们的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遵守法律、维护自身权益以及监督权力的正确行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