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诉讼中的认识误区包括哪些?
在离婚诉讼中,存在不少认识误区,了解这些误区,有助于当事人在法律程序中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误区一:认为先提出离婚会吃亏。很多人觉得先提出离婚的一方在财产分割、子女抚养权等方面会处于劣势。但实际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七条规定,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这意味着,财产分割等问题主要依据法律规定和实际情况判定,而不是谁先提出离婚。
误区二:分居两年自动离婚。有观点认为,夫妻分居满两年就自动离婚了。然而,我国法律并没有自动离婚这一说法。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九条规定,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这里强调的是因感情不和分居且要经过法院判决,必须通过法定的离婚程序,即协议离婚或诉讼离婚,婚姻关系才会解除。
误区三:只要有一方不同意离婚,法院就不会判离。有些当事人觉得,只要自己不同意离婚,法院就不会判决离婚。但法院判决离婚的标准是夫妻感情是否确已破裂。如果有证据证明存在重婚或者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遗弃家庭成员、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等情形,法院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误区四:抢夺孩子抚养权就一定能得到孩子。部分人在离婚时,会采取抢夺、藏匿孩子的方 式,认为这样就能争取到抚养权。但法院在判决抚养权时,会从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保障子女的合法权益出发,结合父母双方的抚养能力和抚养条件等具体情况妥善解决。比如孩子的年龄、生活环境、双方的经济状况等都是重要的考量因素。
误区五:对方出轨,自己就能多分全部财产。虽然一方出轨在道德上应受到谴责,但在法律上,出轨并不必然导致少分或不分财产。只有当一方存在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夫妻共同财产,或者伪造夫妻共同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行为时,在离婚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对该方可以少分或者不分。当然,如果有证据证明对方构成重婚或与他人同居,无过错方可以请求损害赔偿。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19个最新问题
酒驾会受到怎样的处罚呢?
发生工伤后该如何申请赔偿?
职务侵占从犯一般判几年?
男方在家喝酒,离婚会怎么判?
医保卡冲进医院的钱该怎么退?
企业委托第三方代缴社保能否算企业年金?
小餐饮经营许可证和食品经营许可证有什么区别?
有户口本就可以登记结婚证吗?
工亡赔偿家属该如何分配?
奖金是单独计税好还是并入综合所得好?
新农医保补贴多少钱?
乙方同意不通过任何手段向甲方提起诉讼是否有效?
麻醉师找家属谈话家属没去该怎么办?
针对离职员工,公司突然扣钱该怎么办?
叉车在公路上作业被撞谁承担责任?
自己家孩子死在家里是否违法?
军人退休后离婚程序是怎样的?
滴滴乘客受伤是否属于侵权行为?
缓刑期已过发现漏罪,缓刑是否会撤销?
已为您展示了 19 个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