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内财产公证后还需要过户吗?
我和配偶做了婚内财产公证,把部分财产约定归一方所有,但不确定是否还需要办理过户手续。想了解下公证后不过户会不会影响财产权益,比如后续要出售房产或者涉及继承等情况时,会不会出现问题。
展开


婚内财产公证后是否需要过户,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 首先,要明确公证和过户的法律意义。公证是公证机构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的活动。简单来说,婚内财产公证主要是对夫妻双方关于财产分配的约定进行证明,使得这个约定具有更强的法律效力。例如,夫妻约定某套房产归一方所有,公证可以确保这个约定是双方真实意愿的体现,并且符合法律规定。 而过户则涉及到物权的变动。根据我国《物权法》(现《民法典》物权编)的相关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也就是说,对于像房产这类不动产,只有在相关产权部门进行登记确认后,产权才真正发生转移。比如,夫妻公证约定某套房产归女方所有,但如果没有办理过户手续,从法律层面上讲,该房产的所有权并没有真正转移到女方名下。 在实际生活中,不过户可能会带来一些风险和不便。如果只是进行了公证而没有过户,在涉及到房产出售时,可能会遇到麻烦。因为按照规定,不动产物权的唯一产权人应为产权部门进行登记确认的享有者,所以若要出售此套房产,则必须事先完成过户至本人名下的程序,否则无法正常完成交易。另外,在涉及到房产继承等问题时,也可能会因为产权未明确过户而产生纠纷。 因此,一般情况下,为了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避免后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婚内财产公证后,建议及时办理过户手续。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