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驾的处理流程是怎样的?


酒驾的处理流程包含多个关键步骤。 第一步是现场执法与检测。交警在执法过程中发现酒驾嫌疑后,会让驾驶员进行呼气酒精含量检测。如果检测结果显示驾驶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达到酒驾标准(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20mg/100ml,小于80mg/100ml属于饮酒驾驶;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属于醉酒驾驶),就会进一步处理。若呼气检测结果存疑或达到醉驾标准,交警会带驾驶员到指定医院进行抽血检测,以抽血检测结果作为最终判定依据。这依据的是《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九十五条,对有酒后驾驶机动车嫌疑的人,应当对其进行呼气酒精测试,对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立即提取血样,检验血液酒精含量。 第二步是立案与强制措施。如果检测结果确定为酒驾,执法部门会对案件进行立案。对于饮酒驾驶,一般会暂扣驾驶证等。而醉酒驾驶属于刑事犯罪,会采取刑事拘留等强制措施。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第三步是案件侦查与移交。对于醉酒驾驶案件,公安机关会开展侦查工作,收集相关证据,包括现场执法记录、检测报告等。侦查结束后,会将案件移交至检察机关审查起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的案件,应当做到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并且写出起诉意见书,连同案卷材料、证据一并移送同级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 第四步是审查起诉与审判。检察机关会对公安机关移送的案件进行审查,决定是否提起公诉。如果认为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会向法院提起公诉。法院会依法进行审理并作出判决。若驾驶员被判有罪,将承担相应的刑事处罚和行政处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