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驾的量刑标准是怎样的?


醉驾量刑标准在法律中有明确规定。首先,从法律依据来讲,《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这里的拘役期限是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 从相关交通法规来看,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且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要是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处罚更严厉,十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后也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另外,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司法部发布的《关于办理醉酒危险驾驶刑事案件的意见》自2023年12月28日起施行,其中规定了多种量刑相关情形。存在4种从宽情形,比如自首、坦白、立功的;自愿认罪认罚的;造成交通事故,赔偿损失或者取得谅解的等。有10种一般不适用缓刑情形,像造成交通事故致他人轻微伤或者轻伤,且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造成交通事故且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未赔偿损失的等。还有15种从重情形,例如造成交通事故且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等。 关于立案、免罪、免罚、缓刑以及罚金等也都有标准。立案标准方面,血液酒精含量达到80毫克/100毫升及以上等情况会立案;免罪标准里,血液酒精含量 <150毫克/100毫升且符合一些特定情形可不认为是犯罪等;免罚标准要求血液酒精含量≦180毫克/100毫升且符合相关条件;缓刑标准是血液酒精含量≦180毫克/100毫升等且不具有不适用缓刑的情形;罚金标准起刑点一般不低于1000元至2000元,每增加一个月拘役,增加1000元至5000元 。 相关概念: 拘役:是一种短期剥夺犯罪分子人身自由,并就近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 自首:指犯罪后自动投案,向公安、司法机关或其他有关机关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 坦白:犯罪分子被动归案后,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行为。 立功:犯罪人犯罪后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查证属实,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以及其他有利于预防、查获、制裁犯罪的行为。 缓刑: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