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局医疗纠纷处理程序是怎样的?


在了解卫生局处理医疗纠纷的程序之前,我们先明确一下医疗纠纷的概念。医疗纠纷指的是医患双方因诊疗活动引发的争议。下面为您详细介绍卫生局处理医疗纠纷的程序。 首先是投诉与受理阶段。当患者或其家属与医疗机构发生医疗纠纷后,可以向卫生局提出投诉。投诉时要提交书面材料,说明事情的经过、自己的诉求等。卫生局在收到投诉后,会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审查,看是否属于自己的受理范围。依据《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卫生主管部门在接到投诉后,应当及时了解掌握情况,必要时可以组织调查核实。如果符合受理条件,就会正式受理该纠纷;若不符合,也会告知投诉人原因。 接着是调查阶段。卫生局受理后,会展开调查工作。他们可能会要求医疗机构提供相关的病历资料、诊疗记录等,还会向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询问情况。调查的目的是全面、客观地了解医疗纠纷的事实。例如,查看病历是否规范、诊疗过程是否符合医疗常规等。《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规定,卫生主管部门进行调查时,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如实提供相关材料和信息。 然后是调解阶段。在调查清楚事实后,卫生局会组织医患双方进行调解。调解过程中,卫生局工作人员会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医学知识,公平、公正地提出调解方案。医患双方可以就赔偿金额、责任认定等问题进行协商。调解达成一致的,会制作调解协议书,双方签字后生效。若调解不成,卫生局会告知双方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解决纠纷,比如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最后,如果经过调解未能解决纠纷,医患任何一方都可以选择司法途径。患者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医疗机构承担相应的责任。法院会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和相关法律规定进行审理和判决。卫生局在整个过程中,也会根据法院的要求提供相关的调查材料和协助工作。 总之,卫生局处理医疗纠纷有着严格的程序,旨在保障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维护医疗秩序的稳定。在处理医疗纠纷时,医患双方都应积极配合,依据法律规定解决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