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是怎么回事?
拘传、取保候审和监视居住都属于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是司法机关为了保证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的限制或者剥夺其人身自由的强制方法。下面我们分别对它们进行详细介绍。
拘传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对未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依法强制其到案接受讯问的一种强制措施。简单来说,就是司法机关强制要求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到指定地点接受询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规定,对不需要逮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可以传唤到犯罪嫌疑人所在市、县内的指定地点或者到他的住处进行讯问,但是应当出示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的证明文件。对在现场发现的犯罪嫌疑人,经出示工作证件,可以口头传唤,但应当在讯问笔录中注明。传唤、拘传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十二小时;案情特别重大、复杂,需要采取拘留、逮捕措施的,传唤、拘传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不得以连续传唤、拘传的形式变相拘禁犯罪嫌疑人。传唤、拘传犯罪嫌疑人,应当保证犯罪嫌疑人的饮食和必要的休息时间。
取保候审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等司法机关对未被逮捕或逮捕后需要变更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为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随传随到,对其不予羁押或暂时解除其羁押的一种强制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监视居住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限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规定的期限内不得离开住处或者指定的居所,并对其行为加以监视、限制其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措施。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四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符合逮捕条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监视居住:(一)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二)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三)系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的唯一扶养人;(四)因为案件的特殊情况或者办理案件的需要,采取监视居住措施更为适宜的;(五)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监视居住措施的。对符合取保候审条件,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能提出保证人,也不交纳保证金的,可以监视居住。监视居住由公安机关执行。
总之,拘传、取保候审和监视居住在适用条件、执行方式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它们共同构成了我国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体系,旨在保障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同时也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19个最新问题
微商引流被骗了,钱要怎么追回呢?
疫情下信用卡拖欠14万且没钱还,有哪些比较方便的处理办法呢?
满足什么条件才可以提起公诉?
协议离婚房产公证该怎么做?
离婚时房屋问题是怎么判的?
工伤一次性伤残补助金赔偿标准是怎样的?
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应该如何补偿?
补缴社保超过三年是否需要四部门审核?
承担刑事责任后是否不会再被追究?
缅甸结婚证需要公证吗?
异地就医如何取消?
省医保和市医保哪个更好?
营业执照公司更改名字的流程是什么?
党组织关系不转入单位是否违规?
后期入赘女方后离婚该怎么处理?
交通事故中对方全责,伤者该怎么处理?
农村合作医疗缴费信息在哪里能查到?
离婚后房产作为共同财产时是如何处理的?
行政诉讼中的言词证据是指口述证据吗?
已为您展示了 19 个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