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是如何划分的?


在我国,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的划分是有明确规定的。《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2017)》为企业规模的划分提供了依据。该办法主要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来划分不同类型的企业。 对于不同行业,划分的标准也有所不同。比如农、林、牧、渔业,营业收入20000万元以上的为大型企业,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但不足20000万元的为中型企业,营业收入50万元及以上但不足500万元的为小型企业,营业收入5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工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从业人员1000人以上且营业收入40000万元以上的为大型企业;从业人员3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但未达到大型企业标准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300万元及以上,但未达到中型企业标准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批发业,从业人员200人以上且营业收入40000万元以上的为大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5000万元及以上,但未达到大型企业标准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5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但未达到中型企业标准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5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零售业,从业人员300人以上且营业收入20000万元以上的为大型企业;从业人员5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但未达到大型企业标准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万元及以上,但未达到中型企业标准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这些标准详细地界定了不同行业大中小微型企业的范围,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依据上述标准来确定自己所属的企业规模类型。这对于企业了解自身在市场中的定位、享受相应的政策扶持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