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劫一般会如何判刑?


在我国,抢劫罪是一项严重的犯罪行为。《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一般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这里所说的“暴力”,就是通过对被害人实施身体上的强制力量,让其无法反抗,比如殴打、捆绑等;“胁迫”就是以对被害人及其亲属实施暴力、威胁等手段,让被害人产生恐惧心理从而不敢反抗;“其他方法”指的是采用除暴力、胁迫之外的,让被害人不知反抗、不能反抗的方法,比如用药物麻醉等。 不过,如果存在一些严重情形,处罚就会更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是入户抢劫的,就是为了实施抢劫进入别人生活且相对隔离的住所,像封闭院落、渔民生活的渔船等地方抢劫。比如闯入居民家中抢劫,就属于这种情况。 二是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不管是在运行中的公共交通工具上直接对乘客、司机等抢劫,还是拦截运行中的公共交通工具后实施抢劫都算。 三是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这涉及到金融秩序和公共安全,性质很严重。 四是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多次抢劫说明犯罪人主观恶性大,抢劫数额巨大则损害了被害人重大财产利益。 五是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这在抢劫过程中直接导致被害人重伤或死亡,后果极其严重。 六是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军警的形象和公信力。 七是持枪抢劫的,只要在抢劫过程中行为人持有枪支或者向被害人显示所佩带的枪支就算,不要求实际使用枪支。 八是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这些物资关乎国家安全、公共利益和社会救助等重要方面。 相关概念: 入户抢劫:为实施抢劫行为而进入他人生活的与外界相对隔离的住所进行抢劫的行为。 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包括在运行中的公共交通工具上对旅客、司机等实施抢劫,以及拦截运行中的公共交通工具后实施抢劫。 持枪抢劫:行为人在实施抢劫过程中,手中持有枪支或者向被害人显示所佩带的枪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