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夺老人抚养法院会怎么判决?
家里几个兄弟姐妹因为老人抚养的问题起了争执,都想让老人跟自己一起生活,现在闹到要上法院了,我想知道法院一般会依据什么来判决老人的抚养问题呢?
张凯执业律师
已帮助 867 人解决法律问题
在法律中,其实并没有“老人抚养”这样的说法,与之对应的准确概念是“老人赡养”。赡养指的是子女或其他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人,对老年人在经济上提供必要的供养、在生活上给予照料、在精神上予以慰藉的责任和行为。
法院在判决争夺老人赡养权这类案件时,通常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也明确,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
法院首先会考虑老人的意愿。如果老人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能够清晰表达自己的想法,法院会尊重老人的选择,看老人更愿意与哪个赡养人共同生活。
其次,法院会审查赡养人的赡养能力。这包括赡养人的经济状况,能否为老人提供稳定的生活物质条件,比如住房、饮食、医疗费用等;还要考量赡养人的生活环境是否适宜老人居住,是否有利于老人的身心健康。
再者,赡养人的过往表现也是重要因素。如果某个赡养人之前一直对老人关怀备至,尽到了较多的赡养义务,法院可能会倾向于将赡养权判给他。而如果有赡养人存在虐待、遗弃老人等不良行为,法院通常不会将老人的赡养权判给他。
此外,若多个赡养人都具备赡养能力且老人没有明显倾向,法院可能会综合各方面因素,判决多个赡养人共同承担赡养责任,比如轮流照顾老人,或者共同分担老人的生活费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