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议如何才具有法律效应?
最近在处理一些事务时,需要签订协议,但不太清楚协议怎么才算有法律效应。担心签了不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到时候权益得不到保障,想知道让协议具有法律效应的具体条件有哪些,在签订时要注意些什么。
展开


协议要具有法律效应,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首先,协议当事人要具有相应的订立协议的能力。这意味着签订协议的主体得是有资格的民事行为能力人,像自然人、法人等都可以。他们得能正确认识自己行为的内容,能自由支配自己的行为,还能以自己的名义签订相关协议。比如说,一个未成年人,他可能就不具备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签订一些重要协议可能就不具有法律效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条件之一。 其次,协议当事人意思表示要自愿真实。也就是签订协议得是双方或多方的行为,不能一方说了算,而且得是经过平等、自愿协商后订立的。比如,一方用威胁、欺骗等手段让另一方签订协议,这种情况下意思表示就不真实,协议可能就没有法律效力。 最后,协议内容不能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和公序良俗。双方的约定得符合法律规定,不能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比如,约定的内容如果是违法犯罪的,那肯定不行。 依法成立的协议,自成立时生效,不过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情况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零二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相关概念: 民事行为能力:指能够以自己的行为依法行使权利和承担义务,从而使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资格。 意思表示:行为人将其产生、变更和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意思表示于外部的行为。 公序良俗:公共秩序与善良风俗的简称,指的是社会的一般利益和基本道德观念。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