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是怎样规定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是为了维护道路交通秩序,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保护人身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财产安全及其他合法权益,提高通行效率而制定的法律。 它涵盖了众多方面的内容。在车辆和驾驶人方面,规定了机动车登记制度,包括注册登记、变更登记、转移登记、抵押登记和注销登记等。只有经过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登记后的机动车,才可以上道路行驶。同时,对机动车驾驶证的申领、考试、使用和管理也有详细规定。例如,驾驶人应当按照驾驶证载明的准驾车型驾驶机动车,驾驶机动车时,应当随身携带机动车驾驶证。 在道路通行条件上,明确了交通信号包括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标线和交通警察的指挥。交通信号灯由红灯、绿灯、黄灯组成。红灯表示禁止通行,绿灯表示准许通行,黄灯表示警示。道路施工作业或者道路出现损毁,应当及时设置警示标志,采取防护措施。 在道路通行规定中,区分了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的通行规则。机动车应当在规定车道内行驶,按照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标线或者交通警察的指挥通行。例如,不得超速行驶、不得闯红灯、不得酒后驾驶等。对于非机动车,应当在非机动车道内行驶;在没有非机动车道的道路上,应当靠车行道的右侧行驶。行人应当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的靠路边行走。 关于交通事故处理,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造成人身伤亡的,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并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未造成人身伤亡,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可以即行撤离现场,恢复交通,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 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会根据不同的违法行为给予相应的处罚。比如,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