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赔偿多久给钱?


医疗赔偿的支付时间在法律上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明确的固定期限,需要依据不同的情形来确定。 如果双方是通过协商的方式来解决医疗赔偿问题,那么赔偿支付时间就由双方自行协商确定。在协商过程中,患者和医疗机构会就赔偿金额、支付时间等具体事项达成一致意见,并签订赔偿协议。只要该协议是双方真实意思的表示,且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那么协议中约定的支付时间就是具有法律效力的。例如,双方约定在协议签订后的一个月内支付赔偿款,那么医疗机构就应当按照这个约定的时间履行支付义务。 要是通过调解的方式,比如申请卫生行政部门调解或者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调解成功后会制作调解书,其中会明确赔偿的支付时间。以卫生行政部门调解为例,它会根据具体情况,组织医患双方进行沟通和协商,促使双方达成赔偿协议,并在调解书中规定赔偿款的支付期限。一旦调解书生效,双方都需要遵守其中的约定。 当协商和调解都无法解决问题,患者选择通过诉讼途径来解决时,赔偿支付时间就以法院的判决或裁定为准。一般来说,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法院作出判决或裁定后,如果医疗机构不上诉,在判决书或裁定书生效后,就需要按照判决或裁定规定的时间支付赔偿款。如果规定的履行期限届满,医疗机构仍未支付,患者可以在两年内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 总之,医疗赔偿的支付时间因解决途径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患者在遇到医疗赔偿问题时,要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