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架判刑后多久会被释放?


打架判刑后多久释放需要分多种情况来看。 首先,如果打架情节轻微,不构成犯罪,属于治安案件,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规定,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有一些情形比如结伙殴打他人等,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这种情况下,拘留期满无异常就自动释放,最多15天。 要是打架行为构成犯罪,就比较复杂了。从被刑拘到最终判决有多个阶段。刑事拘留阶段最长可达37天,公安机关在此期间进行调查,之后可能转为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或者正式逮捕。 法院判决后,如果被判处有期徒刑、拘役等刑罚,刑期从判决生效日开始计算。一般来说,需要服满判决确定的刑期。例如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正常情况下要服刑一年期满才能释放。 不过,如果在服刑期间表现良好,还有机会获得减刑或假释。根据《刑法》规定,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可以假释。 相关概念: 刑事拘留:是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对直接受理的案件,在侦查过程中,遇到法定的紧急情况时,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所采取的临时剥夺其人身自由的强制方法。 有期徒刑:指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分子的人身自由,并监禁于一定场所的刑罚。 减刑:是指对原判刑期适当减轻的一种刑法执行活动。 假释:是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之后,因其遵守监规,接受教育和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而附条件地将其予以提前释放的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