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是如何认定枪支犯罪案件的?
最近对枪支犯罪相关法律很困惑。想知道公安在实际执法中,具体是依据什么来判断一个行为属于枪支犯罪案件呢?是从持有枪支的目的、枪支的类型,还是其他方面判断?希望能有专业人士解答下认定的具体标准和考量因素。
展开


公安认定枪支犯罪案件,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从犯罪构成的各个要件来判断。 首先是犯罪客体,枪支犯罪侵犯的是公共安全和国家对枪支、弹药的严格管理制度。这意味着任何非法持有、使用枪支的行为,都对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同时也破坏了国家对枪支规范管理的秩序。 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违反枪支管理规定。比如非法持有、私藏枪支,或者非法出租、出借枪支等行为。像没有按照规定程序获得持枪许可,却私自拥有枪支,就属于违反规定的行为。这里的“私藏”强调的是持有枪支行为的非法性,没按合法程序取得持枪执照就持有,或者有证却擅自带离规定储存场所等情况。 犯罪主体方面,非法持有枪支罪的主体通常是达到法定年龄(年满16周岁)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在一些情况下单位组织也可能成为犯罪主体。 主观方面,犯罪嫌疑人必须是故意为之。也就是明知法律禁止私人持有、收藏枪支弹药,却仍然恶意隐藏并不上缴。 关于枪支的认定也有明确标准。凡是制式枪支、弹药,无论能否完成击发动作,都认定为枪支、弹药;能发射制式弹药的非制式枪支(包括自制、改制枪支),认定为枪支;对于不能发射制式弹药的非制式枪支,当所发射弹丸的枪口比动能大于等于1.8焦耳/平方厘米时,认定为枪支。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二十八条规定,违反枪支管理规定,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非法出租、出借枪支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依法配置枪支的人员,非法出租、出借枪支,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单位犯相关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相关责任人员依照规定处罚。总之,公安认定枪支犯罪案件是依据法律规定,从多个方面综合判断的。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