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养老金是如何计算的?


退休养老金的计算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它主要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部分人有)这几部分组成。下面来详细介绍各部分的计算方式。 基础养老金,它是养老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公式为:基础养老金 =(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 2 × 缴费年限 × 1%。这里的“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指的是所在省份上一年度所有在岗职工的月平均工资数额。“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是把个人历年缴费工资与当地平均工资的比例进行平均后,再乘以退休时上一年当地的平均工资得出的数值。缴费年限则是指累计缴纳养老保险的时间。例如,王大爷在A省退休,该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是5000元,王大爷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是4000元,缴费年限为30年,那么他的基础养老金 =(5000 + 4000)÷ 2 × 30 × 1% = 1350元。 个人账户养老金,这部分是根据个人缴纳养老保险时存入个人账户的金额来计算的,公式为:个人账户养老金 = 个人账户储存额 ÷ 计发月数。“个人账户储存额”就是你每月缴纳养老保险后,进入个人账户的那部分钱,再加上利息累计起来的总数。“计发月数”和退休年龄有关,不同的退休年龄对应不同的计发月数,比如60岁退休对应的计发月数是139个月,55岁退休对应的是170个月。假设李大妈个人账户储存额有10万元,她60岁退休,那么她的个人账户养老金 = 100000 ÷ 139 ≈ 719.42元。 过渡性养老金,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这部分养老金,它主要是针对那些在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之前就参加工作的人。过渡性养老金的计算公式各地可能不太一样,一般是:过渡性养老金 =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 × 统账结合前的缴费年限 × 过渡系数。“统账结合前的缴费年限”指的是在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制度之前的工作年限。“过渡系数”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般在1.0% - 1.4%之间。 相关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其中规定了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十五年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养老金的计算就是为了保障退休人员能够按照规定领取到相应的养老待遇,确保他们的晚年生活有基本的经济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