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收益权转让的风险究竟有多大?


股权收益权转让的风险大小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来看,不能一概而论,整体相对来说风险处于可控范围,但不能说完全没有风险。 首先,明确一下股权收益权转让的相关概念。股权收益权是指股东基于其持有的股权而享有的获取经济利益的权利,比如股息、红利等。股权收益权转让则是在不改变股东身份的情况下,将股权所对应的收益权转让给他人。 其面临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收益权瑕疵风险**:如果出让方本身对股权收益权存在法律上的瑕疵,例如股权存在质押、冻结等权利受限的情况,或者股权对应的公司存在未披露的重大债务、纠纷等,可能会影响受让方的收益权实现。例如,若公司存在大量未披露的债务,可能会导致公司利润减少,进而影响股东的股息红利分配。法律依据方面,根据《公司法》的相关规定,公司应当如实披露财务状况等重要信息,若存在虚假披露等情况,相关责任人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2. **当事人道德瑕疵风险**:若出让方存在不诚信行为,比如故意隐瞒公司真实经营状况、虚构收益等,受让方可能会基于错误信息做出投资决策,从而面临损失。虽然有相关的民事法律规定,对于欺诈等行为,受损方可以要求赔偿,但在实际操作中,要证明出让方的欺诈行为并获得赔偿可能存在一定难度。 3. **公司经营困难风险**:即使股权收益权本身没有问题,但如果公司经营不善,出现亏损、破产等情况,那么股权的收益权自然也会受到影响。例如,市场环境变化、行业竞争加剧等因素可能导致公司业绩下滑,进而影响股权收益。从法律层面看,公司作为独立的法人,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当公司资产不足以清偿债务时,股东的收益权可能无法得到保障。 然而,也有一些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风险: 1. **签订回购协议**:在股权收益权转让时,双方可以约定在一定条件下,出让方回购股权收益权,为受让方提供一定的保障。 2. **尽职调查**:受让方在进行股权收益权转让交易前,应当对出让方和公司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了解股权和公司的真实情况,尽可能降低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