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证驾驶出事故后,责任该如何划分?


在无证驾驶出事故的情况下,责任的划分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来确定,并不是无证驾驶就必然承担全部责任,以下为您详细介绍: 首先,若事故是因一方当事人的过错导致的,那么该方需承担全部责任。例如,如果无证驾驶方的违规行为,如闯红灯、超速等,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那么无证驾驶方通常会被认定为承担全部责任。此外,若当事人逃逸,使得现场变动、证据灭失,导致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无法查证交通事故事实的,逃逸的当事人也要承担全部责任;当事人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同样承担全部责任。这是基于保护现场、便于查明事实的考虑,对于破坏调查的行为给予严厉的责任认定。法律依据可参考《道路交通安全法》等相关法规。 其次,当事故是因两方或者两方以上当事人的过错发生的,会根据其行为对事故发生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分别承担主要责任、同等责任和次要责任。比如,无证驾驶方与其他有证驾驶方都存在一定的违规行为,如无证驾驶方未按规定让行,有证驾驶方超速行驶,那么双方可能会根据各自过错的严重程度,分别被认定为主要责任、同等责任或次要责任。 再次,若各方均无导致交通事故的过错,属于交通意外事故的,各方均无责任。例如,因突发的不可抗力因素,如突然出现的恶劣天气、道路突发塌陷等,导致事故发生,且各方当事人都没有过错行为,这种情况下就属于交通意外事故,各方无需承担责任。 最后,如果一方当事人故意造成交通事故的,他方无责任。比如,一方为了谋取保险赔偿等不正当利益,故意制造交通事故,那么其他无辜方不需要承担责任。 需要注意的是,无证驾驶本身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即使在事故责任划分中不承担全部责任,无证驾驶者也会面临相应的行政处罚,如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还可能被处十五日以下拘留。若无证驾驶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还需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