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怎样申请低保?


低保,全称最低生活保障,是国家为了帮助那些家庭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而设立的一项社会救助制度。当个人面临生活困境,经济收入无法维持基本生活时,就可以考虑申请低保。 首先,申请低保是有一定条件的。根据《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第九条规定,国家对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符合当地最低生活保障家庭财产状况规定的家庭,给予最低生活保障。这里所说的家庭成员,指的是具有法定赡养、扶养、抚养关系并长期共同居住的成员。收入不仅包括工资收入,还涵盖了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等。而财产状况则涉及家庭拥有的房产、车辆、存款等情况。 其次,申请低保要按照一定的流程进行。第一步,以家庭为单位,由户主或者其代理人以户主的名义向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书面申请。如果家庭成员申请有困难的,可以委托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代为提出申请。第二步,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会在收到申请材料后,组织人员对申请人家庭经济状况和实际生活情况进行调查核实。他们可能会通过入户调查、邻里访问、信函索证等方式来了解情况。第三步,经过调查核实后,相关部门会进行民主评议。这是为了确保申请情况的真实性和公正性,会邀请社区居民代表等人员参与评议。第四步,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根据调查核实和民主评议结果提出初审意见,并在申请人所在村、社区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少于7天。如果公示期间没有异议,就会将初审意见和相关材料报送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审批。最后,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经审查,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予以批准,并在申请人所在村、社区公布;对不符合条件的申请不予批准,并书面向申请人说明理由。 最后,申请时需要准备一些必要的材料。一般来说,需要提供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的身份证、户口本原件及复印件,收入证明(如工资单、银行流水等),家庭财产情况说明(如房产证明、车辆行驶证等),以及其他相关证明材料(如残疾证、疾病诊断证明等)。不同地区可能会有一些细微的差异,所以在申请前最好向当地的民政部门咨询清楚,以确保准备齐全所需材料,顺利完成申请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