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催要过欠款,起诉后利息该如何计算?


如果没催要过欠款,起诉后利息的计算需要分不同情况来看。 首先,如果借款合同中对利息有明确约定,并且这个约定没有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那么起诉后利息就按照双方约定的方式来计算。比如双方约定年利率为10%,借款金额为1万元,借款期限为1年,那么利息就是10000×10% = 1000元 。这是因为法律规定,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合同约定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前提是不超过上述四倍规定)。相关法律依据是《民法典》 第六百八十条规定,禁止高利放贷,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 其次,如果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根据《民法典》 第六百八十条规定,这种情况下视为没有利息。不过,如果借款人逾期不还款,对于合同当事人没有约定逾期付款违约金标准的,人民法院可以参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金融机构计收逾期借款利息的标准计算逾期付款违约金。也就是说虽然借款期间没利息,但逾期了可能会有相应的逾期利息。 然后,如果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约定不明确,当事人又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对于自然人之间借款,视为没有利息;对于非自然人之间借款,会按照当地或者当事人的交易方式、交易习惯、市场利率等因素确定利息。 最后,在判决书生效后,执行判决书的,利息按判决书的数额计算支付。要是迟延执行的,按照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计算强制执行。迟延履行期间的一般债务利息,根据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方法计算,未确定的,不计算。加倍部分债务利息等于债务人尚未清偿的除一般债务利息之外的金钱债务乘以日万分之一点七乘以迟延履行期间。这是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被执行人未按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的,应当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 相关概念: 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是由具有代表性的报价行,根据本行对最优质客户的贷款利率,以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主要指中期借贷便利利率)加点形成的方式报价,由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计算并公布的基础性的贷款参考利率,其他贷款利率可在此基础上加减点生成。 迟延履行期间:指在判决书等法律文书规定的履行期限届满后,到实际履行义务之间的这段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