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等该如何计算?


亲等是计算亲属关系亲疏远近的单位。在我国,亲等计算主要有两种方式,分别用于直系血亲和旁系血亲。 直系血亲的亲等计算相对简单。直系血亲是指有直接血缘关系的亲属,也就是生育自己和自己所生育的上下各代亲属,比如父母与子女、祖父母与孙子女等。计算直系血亲的亲等,是从己身开始,往上或往下数,以一世为一亲等。例如,自己与父母是一亲等直系血亲,因为从自己到父母只经过一代;与祖父母是二亲等直系血亲,因为从自己到祖父母经过了两代。这依据的是一般的亲属关系认定逻辑,虽然法律条文没有明确表述这种计算方式,但在司法实践和亲属权益处理中是通用的做法。 旁系血亲的亲等计算则稍微复杂一些。旁系血亲是指具有间接血缘关系的亲属,即非直系血亲而在血缘上和自己同出一源的亲属,比如兄弟姐妹、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等。计算旁系血亲的亲等,首先要找到双方的同源直系血亲,然后分别从己身和对方往上数至同源直系血亲,代数多的一方的代数作为亲等数。如果双方代数相同,则以该代数为亲等数。例如,自己与兄弟姐妹的同源直系血亲是父母,从自己到父母是一代,从兄弟姐妹到父母也是一代,代数相同,所以自己与兄弟姐妹是二亲等旁系血亲。再如,自己与堂兄弟姐妹的同源直系血亲是祖父母,从自己到祖父母是两代,从堂兄弟姐妹到祖父母也是两代,所以自己与堂兄弟姐妹是四亲等旁系血亲。 另外,在姻亲方面,亲等计算通常是以血亲的亲等为依据。例如,儿媳与公婆的亲等,是以丈夫与其父母的亲等为依据,丈夫与父母是一亲等直系血亲,那么儿媳与公婆就是一亲等直系姻亲。 亲等计算在很多法律事务中都有着重要意义。在婚姻方面,我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八条规定,直系血亲或者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这里的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的判断就需要用到亲等计算。在继承方面,不同亲等的亲属在法定继承中的顺序和份额也有所不同。所以,准确计算亲等对于处理亲属间的法律事务至关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