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中的期间如何计算?
我最近涉及一个诉讼案件,法院通知了相关的时间节点,说是诉讼期间很重要。但我不太清楚这个诉讼期间到底是怎么算的,是从哪天开始算,到哪天结束,节假日算不算在内这些问题,希望能得到详细解答。
展开


在诉讼过程中,期间的计算是一个重要的法律问题,它关系到当事人能否及时行使自己的诉讼权利,以及诉讼程序能否顺利进行。下面为您详细介绍诉讼中期间的计算方式。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期间的概念。期间是指法院、诉讼参与人进行或完成某种诉讼行为应遵守的时间。它分为法定期间和指定期间。法定期间是由法律明确规定的,比如民事诉讼中,当事人不服一审判决的上诉期间是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指定期间则是由法院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指定的,像法院指定当事人提交证据的时间。 关于期间的计算单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期间以时、日、月、年计算。期间开始的时和日,不计算在期间内。也就是说,如果期间是按日计算的,从次日起算。例如,当事人于5月1日收到判决书,上诉期间是十五天,那么上诉期间从5月2日开始计算,到5月16日结束。 如果期间的最后一日是节假日,以节假日后的第一日为期间届满的日期。这里的节假日是指国家法定的节假日,比如春节、国庆节等。例如,上诉期间的最后一天是10月1日国庆节,那么上诉期间就顺延到10月8日(假设国庆节放假7天)。 另外,在计算期间时,还要注意扣除在途时间。诉讼文书在期满前交邮的,不算过期。比如当事人在上诉期间的最后一天将上诉状交邮,只要邮戳显示的时间在上诉期间内,就视为在上诉期间内提起了上诉。 总之,准确计算诉讼中的期间对于当事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至关重要。在遇到具体问题时,如果自己无法确定期间的计算方式,建议及时咨询专业律师或向法院工作人员寻求帮助。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