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限定性净资产本期未审数如何计算?
我在处理公司财务报表时,涉及到非限定性净资产本期未审数的计算。但我不太清楚具体的计算方法,担心算错影响报表的准确性。我想知道有没有明确的计算规则和公式,以及在计算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希望得到专业解答。
展开


非限定性净资产是民间非营利组织报告期内净资产总额,减去该期内限定性净资产后的余额。简单来说,它就是民间非营利组织中那些没有特定使用限制的资产所对应的净资产。 要计算非限定性净资产本期未审数,首先得明白它和收入、费用之间的关系。根据相关规定,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要求在期末时,将本期的各项收入和费用进行结转。其中,捐赠收入、会费收入、提供服务收入、政府补助收入、商品销售收入、投资收益和其他收入等属于非限定性收入;业务活动成本、管理费用、筹资费用和其他费用等属于非限定性费用。 计算的步骤一般如下:第一步,要把本期所有的非限定性收入进行汇总。这些收入就好比是组织在这一时期新获得的、没有特殊使用要求的资金流入。比如,一家慈善机构收到的没有指定用途的捐赠款,就属于非限定性捐赠收入。第二步,汇总本期所有的非限定性费用。这些费用是组织在运营过程中,为了实现其宗旨而发生的、没有对应特定限制的支出。例如,机构日常的办公费用、员工工资等。 最后,用汇总后的非限定性收入总额减去汇总后的非限定性费用总额,得出的结果再加上期初的非限定性净资产金额,就得到了非限定性净资产本期未审数。这一计算过程的依据就是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它明确规范了这类组织的财务核算方法,以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