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车诈骗如何定罪?


租车诈骗通常按照诈骗罪来定罪。 首先来说说什么是诈骗罪,它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简单讲,就是通过欺骗手段把别人的财物据为己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关于租车诈骗中数额的认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不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上述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 举例来说,如果有人租车时,通过伪造证件等手段骗走车辆然后卖掉,骗得金额在当地规定的“数额较大”标准内,初犯且情节不严重的话,可能就会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还可能会被处罚金。要是骗得金额巨大,或者手段特别恶劣,比如多次租车诈骗等,那就可能面临更重的刑罚。 从犯罪构成要素来讲,租车诈骗构成诈骗罪要满足几个条件。犯罪主体通常为个人,企业等团体不能构成,而且未满十六周岁的青少年也不能成为犯罪主体。主观方面,行为人必须是故意实施诈骗行为,想非法占有财物。犯罪客体是侵害了被害人的财产所有权。客观方面就是实施了像编造虚假租车理由、提供虚假信息等欺骗行为,让租车公司基于错误认识把车租出去,导致财产损失。 相关概念: 诈骗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犯罪主体:实施犯罪行为的自然人或单位,这里租车诈骗的犯罪主体通常为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个人。 犯罪客体:刑法所保护而被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租车诈骗侵害的是被害人对车辆等财物的财产所有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