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非故意伤害该如何处理?


当遇到儿童非故意伤害的情况,处理方式如下: 首先,从责任认定方面来说,依据我国侵权责任相关法律规定,非故意伤害他人且造成人身损害的,构成侵权责任。这里的非故意伤害在法律上多为过失伤害,像过失致人重伤罪,指的就是过失致人重伤的行为。它在主观上是出于过失,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这也是和故意伤害罪的区别所在。 其次,关于是否构成犯罪的问题,如果过失行为造成他人重伤结果才构成犯罪。比如不小心导致对方重伤,可能构成过失致人重伤罪。但如果只是造成轻伤,则不构成犯罪,按民事案件处理。因为过失犯罪的行为人主观恶性较小,所以法律规定要致人重伤才以犯罪论处。 像《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五条【过失致人重伤罪】就规定,过失伤害他人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不过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然后,对于儿童非故意伤害的情况,由于儿童本人属于无完全民事行为责任人,所以儿童通常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过失致人伤害经查证属实也可能免于刑事处罚。但对于造成的人身伤害或者财产损失,侵权责任方或者儿童的监护人需要承担全额民事赔偿责任。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八条规定,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对他人造成损害的,行为人或者其监护人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最后,如果在赔偿等方面存在纠纷争议的,可以通过法院诉讼的形式依法作出判决。 相关概念: 过失致人重伤罪:指过失致人重伤的行为,主观出于过失,包括疏忽大意和过于自信的过失,客观上要造成他人重伤才构成犯罪。 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 过于自信的过失:指行为人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