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诉肇事逃逸应该怎么处理?


控诉肇事逃逸的处理方式,需要根据肇事逃逸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来确定,具体如下: 若肇事逃逸行为尚未构成犯罪: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依法对肇事者处以200元至2000元的罚款,同时吊销其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这里的吊销驾驶证是一种较为严厉的行政处罚,意味着肇事者失去了合法驾驶机动车的资格。终生禁驾则是为了保障公共交通安全,防止有肇事逃逸行为的人再次上路危害他人生命财产安全。 若肇事逃逸行为已构成犯罪: 一般会以交通肇事罪论处。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在处理肇事逃逸案件时,通常有以下流程: 首先是报案。受害者或者目击者应尽快向公安机关报案,提供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肇事车辆的特征等相关信息,以便公安机关及时展开调查。 接着是立案调查。公安机关接到报案后,会派警员到现场进行勘查,包括拍照、绘制现场图、收集痕迹和证据等。然后会根据线索追踪肇事逃逸者,可能会通过发布通告、布置警力搜寻等方式来查找肇事者。 之后是调查取证。公安机关会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例如查看事故现场附近的录像监控、对肇事车辆进行检测、进行相关的DNA检测等,以获取更多能够证明肇事逃逸事实的证据。 一旦找到肇事逃逸的嫌疑人,公安机关会将其控制住并进行询问,核实其是否对事故负有责任。 另外,如果涉事机动车参加强制保险的,由保险人在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机动车不明、该机动车未参加强制保险或者抢救费用超过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限额,需要支付被侵权人人身伤亡的抢救、丧葬等费用的,由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垫付。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垫付后,其管理机构有权向交通事故责任人追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