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辱骂他人该如何处理?


在法律层面,对于未成年辱骂他人的情况,需要根据未成年人的具体年龄以及辱骂行为造成的后果严重程度来确定处理方式。 首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八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未成年人大多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如果其辱骂他人侵犯了他人的名誉权等权利,监护人需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比如,可能需要向被辱骂者赔礼道歉,造成精神损害的,还可能需要进行精神损害赔偿。一般来说,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其次,从治安管理方面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十二条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不满十四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但是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如果未成年人辱骂他人的行为达到违反治安管理的程度,比如公然辱骂他人,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对于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会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处罚方式可能包括警告、罚款等;而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虽然不予处罚,但监护人要对其进行严格管教。 最后,如果辱骂行为情节严重,造成了特别恶劣的后果,比如导致被辱骂者精神失常等,可能会涉及刑事犯罪。不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单纯的辱骂他人通常不属于上述需要承担刑事责任的范围,但如果辱骂行为与其他严重犯罪行为相关联,则另当别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