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谣诽谤怎样认定为诈骗罪?


造谣诽谤通常情况下与诈骗罪是不同的概念,一般不能直接将造谣诽谤认定为诈骗罪,二者在多个方面存在明显区别。 首先来说说诽谤罪,它指的是行为人明明知道自己编造并散布的虚假事实会对别人的人格尊严和名誉造成损害,却故意这么做,而且情节严重的行为。比如说,有人无中生有地编造他人的负面生活作风问题并到处传播,导致他人名誉严重受损,这就可能构成诽谤罪。《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而诈骗罪呢,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这里的财物既包括有形的物品,也包括无形的财产性利益。《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要认定造谣诽谤行为是否构成诈骗罪,关键看是否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第一,是否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如果只是单纯造谣诽谤损害他人名誉,没有想占有对方财物,那就不构成诈骗罪;第二,是否实施了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行为,比如编造根本不存在的借款事实,骗对方给钱;第三,诈骗的财物是否达到数额较大标准,各地对于数额标准规定有所差异,一般来说,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的,可能会被立案追诉;第四,被害人的财产损失与行为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即被害人是因为被欺骗才处分财产导致损失。 总之,不能仅仅因为有造谣诽谤行为就认定为诈骗罪,要综合多方面因素,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诈骗罪构成要件来判断。如果遇到相关纠纷,建议及时咨询专业法律人士或寻求法律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