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被定性为诈骗罪?
最近遇到一些涉及钱财的事,心里很疑惑,不确定对方的行为属不属于诈骗。想知道到底具备哪些条件、出现哪些情况,在法律上会被认定为诈骗罪,想具体了解下认定的标准。
展开


要定性为诈骗罪,需要从以下几个关键方面来判断: 首先是客体要件。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简单来说,就是犯罪行为针对的是国家、集体或者个人合法拥有的财物,而不是通过欺诈去获取其他非法利益。比如,骗别人偷来的东西,这就不属于典型诈骗罪所侵犯的范畴,因为偷来的东西本身来源不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对于侵犯财产类犯罪的规定,就包含了对公私财物所有权保护的精神。 其次是客观要件。在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欺诈行为有多种形式,常见的就是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比如,骗子编造自己是某知名公司高管,可以帮人安排工作,收取“疏通费”,这就是虚构事实;还有像卖家故意隐瞒商品的重大瑕疵,高价卖给消费者,这就是隐瞒真相。并且,骗取的财物要达到“数额较大”,不同地区对于“数额较大”的标准可能有所差异,但一般来说,达到几千元以上会被认定。 再者是主体要件。诈骗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只要是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能构成本罪。通常年满16周岁的正常人,在实施诈骗行为时,就可能承担相应刑事责任。 最后是主观要件。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也就是说,犯罪人明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在骗人,就是为了把别人的财物据为己有。 相关概念: 客体要件:指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 客观要件:是犯罪行为在客观上的表现形式。 主体要件:就是能构成犯罪的主体资格条件。 主观要件:反映犯罪人的主观心理状态。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