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酒交通肇事逃逸该如何认定?


醉酒交通肇事逃逸的认定需要从多个方面来看。 首先是醉酒的认定,当驾驶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达到法定标准,即每百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达到80毫克及以上时,就可认定为醉酒驾驶。这时候驾驶员的判断力、反应力等都会严重受影响,大大增加了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 其次是肇事逃逸的认定。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后,驾驶员明知自己造成了事故,却为了逃避法律追究而逃离现场,这种逃离行为就构成了肇事逃逸。具体情形如下: - 明知发生交通事故,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比如事故刚发生,司机直接开车跑了或者把车扔下跑掉。 - 行为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的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 - 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 - 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给伤者或家属留下假姓名、假地址、假联系方式后离开医院。 - 行为人接受调查期间逃匿。 - 离开事故现场且不承认曾发生交通事故,但有证据证明应知道发生交通事故。 法律依据方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规定,“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是指行为人具有本解释第二条第一款规定和第二款第(一)至(五)项规定的情形之一,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 在实际判定时,警方会综合多方面证据,像现场勘查情况,车辆碰撞痕迹、散落物品等,监控录像、目击者证言等。只有这些证据相互印证,才能准确认定醉酒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确保法律公正实施。 相关概念: 醉酒驾驶:每百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达到80毫克及以上的驾驶行为。 肇事逃逸: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离现场的行为。 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犯罪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