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如何确定伤残?


在交通事故中确定伤残,是一个严谨且重要的事情,这关乎受害者能获得的赔偿和后续的权益保障。 首先,伤残评定需要由专业的机构来进行。一般来说,是由双方当事人共同委托有资质的鉴定机构实施鉴定 。依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九十二条,因确定损害赔偿的数额,需要进行伤残评定、财产损失评估的,由各方当事人协商确定有资质的机构进行,但财产损失数额巨大涉嫌刑事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委托。当事人委托伤残评定、财产损失评估的费用,由当事人承担。 然后,评定机构会依据相关标准来判断伤残等级。目前主要参照的标准是《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这个标准会从多个方面考量,比如人体器官损毁程度、对医疗和护理的依赖程度,还有由此产生的心理及社会关系问题等。伤残等级从一级到十级,一级最为严重,十级相对较轻。例如一级伤残划分依据包括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全靠别人帮助或采用专门设施,否则生命无法维持等;十级伤残划分依据有日常活动能力部分受限,工作和学习能力有所下降,社会交往能力部分受限等。 再者,评定的流程方面,不同委托主体有不同要求。单位委托的,被评定人应携带加盖办案单位公章和办案人签字的伤残评定申请书;个人委托的,应提供本人签字的伤残评定申请书。同时,要携带县级以上医院的诊断证明,检查结果以及损伤初期和治疗终结后的CT、X片及诊断报告等材料。并且,鉴定时应以事故直接所致的损伤或确定的并发症治疗终结为准,对治疗尚未终结,因调解需要提供赔偿依据的,在申请书中说明。 此外,如果受伤人员符合两处以上的伤残等级,鉴定意见中会分别写明各处的致残程度等级,最终评定结果一般以伤残程度重的等级为准 。 相关概念: 伤残评定:是指对因事故等原因导致身体损伤后,对损伤程度和由此造成的功能障碍等情况进行评估判断,确定伤残等级的过程。 《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是我国用于规范人体损伤后伤残程度评定的标准文件,为伤残鉴定提供了详细、统一的依据。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是规范道路交通事故处理流程、责任认定、损害赔偿等一系列事项的法规,其中包含了伤残评定相关的程序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