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中伤残费如何确定?


在交通事故里,伤残费的确定有一套严谨的办法。伤残费主要是用来补偿受害者因交通事故受伤,导致劳动力丧失或部分丧失的经济损失。 首先,伤残费中很重要的一项是伤残赔偿金,其计算公式为:残疾赔偿金=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伤残系数×赔偿年限。这里分不同年龄段计算:60周岁以下人员的残疾赔偿金=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伤残系数×20年;60周岁以上的人,残疾赔偿金=伤残等级(1级的按100计算,II级的减少10%,其他依此类推)×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0年 - 增加岁数);75周岁以上的人,残疾赔偿金=伤残等级(1级的按100计算,II级的减少10%,其他依此类推)×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年。 法律依据是《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第二十五条,残疾赔偿金根据受害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或者伤残等级,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自定残之日起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而且,如果受害人因伤致残但实际收入没有减少,或者伤残等级较轻但造成职业妨害严重影响其劳动就业的,还可以对残疾赔偿金作相应调整。 另外,伤残鉴定是确定伤残费的关键前提,要由专业、权威的鉴定机构依据相关标准来进行评定。在求偿过程中,受害方要向法院或者保险公司提交完整的医疗记录、鉴定报告等必要证据,以便准确评估损失。 相关概念: 伤残系数:是根据伤残等级来确定的一个比例数值,不同伤残等级对应不同的系数,用来计算残疾赔偿金 。 受诉法院所在地:就是受理该交通事故赔偿案件的法院所在的地区,其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会影响赔偿标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