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个人伤害骚扰者,责任该如何认定?


当出现另一个人伤害骚扰者的情况时,责任的认定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来判断。 首先,要明确骚扰行为本身的性质和程度。一般来说,骚扰行为可能涉及民事侵权、行政违法甚至刑事犯罪。比如,普通的骚扰行为可能侵犯了他人的人身权利和隐私权等,这在民事法律范畴内,被骚扰者可以要求骚扰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以及赔偿损失等。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一十条规定,违背他人意愿,以言语、文字、图像、肢体行为等方式对他人实施性骚扰的,受害人有权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 。如果骚扰行为情节更严重,达到行政违法程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等多种骚扰行为,会面临相应的拘留和罚款处罚。要是骚扰行为特别严重,如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九十三条规定的寻衅滋事行为,破坏社会秩序的,将受到刑事处罚。 接着看伤害骚扰者的行为。如果伤害行为属于正当防卫,且没有超过必要限度,那么伤害者可能不用承担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例如,在骚扰者正在进行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骚扰时,另一个人出手制止并造成骚扰者一定伤害,只要符合正当防卫条件,就无需担责。但如果伤害行为是出于报复心理,并非正当防卫,或者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伤害者就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不过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总之,在判断责任归属时,要全面考量骚扰行为和伤害行为的具体情形,依据相关法律规定来确定责任承担主体和承担方式。 相关概念: 正当防卫:是指针对正在实施不法侵害行为的人所采取的用以制止该不法侵害的行为。 寻衅滋事:指在公共场所无事生非、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等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