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养动物伤人责任如何认定?


在日常生活中,饲养动物伤人的情况时有发生,明确责任认定至关重要。从法律角度来看,对于饲养动物伤人责任的认定,有较为清晰的规定。 首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四十五条规定,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是,能够证明损害是因被侵权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可以不承担或者减轻责任。这一规定确立了饲养动物致人损害的无过错责任原则。简单来说,就是只要饲养的动物对他人造成了损害,动物的饲养人或者管理人通常要承担责任,除非能证明被侵权人自己存在故意或者重大过失。比如,被侵权人故意去挑衅、激怒动物,从而导致自己被咬伤,这种情况下,动物饲养人或管理人可以不承担或者减轻责任。 对于违反管理规定,未对动物采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损害的情况,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二百四十六条,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是,能够证明损害是因被侵权人故意造成的,可以减轻责任。这里强调了饲养人或管理人有对动物采取安全措施的义务,如果没有做到这一点,即使被侵权人有故意行为,也只能减轻饲养人或管理人的责任,而不能免除。例如,养狗人没有给狗系狗绳,导致狗咬伤他人,即使被咬者有一定的故意行为,养狗人也不能完全免责。 另外,对于禁止饲养的烈性犬等危险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民法典》第一千二百四十七条规定,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这意味着,一旦饲养了禁止饲养的危险动物并造成他人损害,饲养人或管理人要承担绝对的责任,没有任何免责事由。因为这类动物本身具有高度危险性,法律对其饲养有严格的限制。 在实践中,如果发生饲养动物伤人事件,受害者应及时收集相关证据,如现场照片、视频、证人证言等,以便后续维护自己的权益。而饲养人或管理人要积极配合处理,根据实际情况承担相应的责任。如果双方就责任认定和赔偿问题无法达成一致,可以通过协商、调解或诉讼等途径解决。总之,明确饲养动物伤人责任的认定,有助于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