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小规模纳税人和个体工商户?
我打算创业,在了解税务和经营主体类型时,被小规模纳税人和个体工商户这两个概念弄迷糊了。不知道它们在法律上是怎么区分的,是注册形式不同,还是纳税方面有差异?我想弄清楚这两者的区别,以便选择适合自己的经营模式。
展开


小规模纳税人和个体工商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我国的税收和市场主体管理体系中有明确区分。 小规模纳税人是增值税里的概念。增值税纳税人有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之分。小规模纳税人通常是指年应征增值税销售额500万元及以下,并且会计核算不健全,不能按规定报送有关税务资料的增值税纳税人。这里的会计核算不健全,简单来说就是不能准确核算增值税的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和应纳税额。比如,一些小型的零售商店,如果年销售额没达到500万元,一般就属于小规模纳税人。依据《增值税暂行条例》及相关规定,小规模纳税人按照简易计税方法计算缴纳增值税,征收率通常为3%(特殊情况除外)。 个体工商户则是一种市场主体类型。它是指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依法经核准登记,从事工商业经营的自然人或家庭。个体工商户可以由一个自然人经营,也可以由家庭经营。它在经营活动中享有相应的权利和承担相应的义务,比如可以以自己的名义签订合同、开展经营活动等。在税收方面,个体工商户既可能是小规模纳税人,也可能是一般纳税人。如果个体工商户的年销售额超过了500万元,就可能需要登记为一般纳税人。《个体工商户条例》对个体工商户的注册登记、经营活动等方面作出了规定。 总的来说,小规模纳税人是从增值税纳税身份的角度来界定的,而个体工商户是从市场主体的组织形式角度来说的。个体工商户可以选择成为小规模纳税人或一般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也可能是个体工商户、企业等其他市场主体形式。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