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低保和农村低保如何区分?


城市低保和农村低保都是政府为了帮助困难群众而设立的社会保障制度,但它们在很多方面存在区别。下面为你详细介绍。 首先是定义方面。城市低保是针对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人口给予的基本生活物质帮助;农村低保则是对持有农业户口的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居民提供的生活救助。简单来说,一个是针对城市困难居民,一个是针对农村困难居民。 其次是申请条件不同。城市低保申请条件通常要求申请人具有当地非农业户口,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低保标准。衡量收入时,会综合考虑家庭的工资、奖金、补贴等各类收入来源。农村低保申请条件要求持有农业户口,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农村低保标准。其收入核算会涉及到农业生产收入、养殖收入等。而且农村一些特殊情况,比如因灾、因病等导致家庭生活困难的也可能符合申请条件。 再者是保障标准有差异。城市低保标准一般相对较高,这是因为城市的生活成本较高,像物价、房租等支出较大。保障标准会根据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指数等因素进行调整。农村低保标准则相对较低,毕竟农村的生活成本相对城市要低一些,同时也考虑到农村的实际经济状况。不同地区的城市和农村低保标准也存在较大差异,经济发达地区的标准普遍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 最后是申请审批程序也有所不同。城市低保申请一般由户主向户籍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或者镇人民政府提出书面申请,街道办事处或镇人民政府进行初审后,报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审批。农村低保申请一般由户主通过村民委员会向乡(镇)人民政府提出书面申请,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后,报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审批。审批过程中,城市可能会更加注重对申请人家庭收入的精确核算和调查,而农村则可能更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村民的评议意见。 相关法律依据方面,《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第九条规定,国家对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符合当地最低生活保障家庭财产状况规定的家庭,给予最低生活保障。这为城市低保和农村低保制度提供了基本的法律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