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后复婚再离婚财产如何分割才最划算?


在探讨离婚后复婚再离婚财产如何分割最划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规定和原则。 首先是个人婚前财产部分。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三条规定,一方的婚前财产属于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也就是说,无论是初次结婚还是复婚之前获得的财产,都属于个人婚前财产,不会因为结婚登记就变成夫妻共同财产。比如,在第一次离婚后获得的房产、存款等,复婚后这些财产依然是个人的,再次离婚时另一方无权分割。 接着是复婚后的共同财产。复婚后夫妻共同创造、积累的财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依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七条,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一般来说,夫妻共同财产在处理时原则上是平均分配,但也会考虑生产、生活的实际需求以及财产的来源等因素。比如,一方在复婚后对家庭付出较多,像承担了主要家务、照顾老人孩子等,在分割财产时可能会适当多分。 还有一种方式是夫妻财产约定。夫妻双方在复婚后可以通过书面协议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归属,可以约定为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 。这种约定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离婚时财产分配就以该书面协议为准。比如,双方书面约定复婚后一方的工资收入归个人所有,那么在离婚时这部分工资就不作为共同财产分割。 至于怎样分割最划算,这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分析。如果双方能够友好协商,根据自身需求和实际情况达成财产分割协议,避免走诉讼程序,这样既节省时间和精力,也可能减少成本。若协商不成只能通过诉讼,就要注意收集对自己有利的证据,证明自己对家庭的贡献、财产的来源等,以便在法官判决时争取更有利的结果。 相关概念: 夫妻共同财产:指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所共同拥有的财产。 夫妻个人财产:是指依法或依当事人约定,夫妻婚后各自保留的一定范围内的个人所有财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