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起民事诉讼?


提起民事诉讼,通俗来讲就是当您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要通过法院来讨个说法的过程。下面为您详细介绍其步骤和相关法律依据。 首先,确定管辖法院。管辖法院就是您要去哪个法院起诉。一般遵循“原告就被告”原则,也就是要到被告住所地的法院起诉。如果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二条有明确规定。比如,被告长期在A市B区居住,那您通常就要去A市B区的法院起诉。但也有一些特殊情况,像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因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其次,撰写起诉状。起诉状是您向法院表明诉求和事实理由的重要文书。它要包含原告和被告的基本信息,比如姓名、性别、年龄、住址等;诉讼请求,也就是您希望法院帮您实现什么,像要求对方还钱、赔偿损失等;事实与理由,要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清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四条规定,起诉状应当记明下列事项:(一)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二)被告的姓名、性别、工作单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等信息;(三)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四)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然后,收集证据。证据是支持您诉讼请求的关键。证据可以有很多种,比如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六条规定,证据包括:(一)当事人的陈述;(二)书证;(三)物证;(四)视听资料;(五)电子数据;(六)证人证言;(七)鉴定意见;(八)勘验笔录。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您要尽量收集能证明您主张的证据,并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给法院。 最后,将起诉状和证据材料一并提交给选定的法院,并按照法院的要求缴纳诉讼费用。法院在收到您的材料后,会进行审查,如果符合受理条件,就会立案受理,之后会安排开庭审理等后续程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