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保户家庭经济状况该怎么填?


在填写低保户家庭经济状况时,我们需要从收入和财产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且如实的填报。 首先是家庭收入情况。家庭收入指的是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在规定期限内获得的全部现金及实物收入。这其中涵盖了工资性收入,也就是家庭成员通过劳动所获得的报酬;经营性收入,比如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取得的利润;财产性收入,像利息、租金等;还有转移性收入,例如养老金、赡养费、救济金等。填写时,要按照实际情况详细列出各项收入的来源、金额以及获得的时间。依据《最低生活保障审核确认办法》,在核算家庭收入时,会扣除必要的就业成本以及刚性支出等。比如,对于有劳动能力的家庭成员因就业产生的必要成本,像交通费、通讯费等,可在核算收入时适当扣除;对于家庭成员因残疾、患重大疾病等增加的刚性支出,如医疗费用等,也可按规定进行扣减。 其次是家庭财产情况。家庭财产包括银行存款、证券、车辆、房屋等。要准确填写这些财产的数量、价值以及拥有情况。一般来说,家庭财产状况也是评估是否符合低保条件的重要依据。如果家庭拥有一定价值的车辆、大额存款等,可能会影响低保资格的认定。各地会根据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制定相应的家庭财产标准。 在填写过程中,必须保证所填信息真实、准确。因为民政部门会通过多种方式对填报的家庭经济状况进行核实,包括查询银行账户、车辆登记、房产登记等。如果发现有虚报、瞒报等情况,不仅会取消低保资格,还可能面临相应的法律责任。《社会救助暂行办法》规定,采取虚报、隐瞒、伪造等手段,骗取社会救助资金、物资或者服务的,由有关部门决定停止社会救助,责令退回非法获取的救助资金、物资,可以处非法获取的救助款额或者物资价值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所以,如实填报家庭经济状况是非常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