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交通事故后该如何进行合理赔偿?


遭遇交通事故后,合理获得赔偿需要按一定流程和依据来进行。 首先是事故处理流程方面。发生事故后,若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可即行撤离现场,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若有争议,要保护好现场,立即停车、拍照留证,在车后合适距离设置警示标志(普通道路50至100米外,高速150米外 ),然后报警、报保险(机动车购买保险的情况),有人员伤亡还需拨打120。之后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会进行现场勘查,在查清交通事故事实的基础上,根据事故当事人的违章行为与交通事故的因果关系、作用大小等,对当事人的交通事故责任作出认定 。 接着是赔偿范围及标准。交通事故的赔偿范围包括人身损害赔偿、财产损失赔偿以及精神损害赔偿。人身损害赔偿标准包含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等。例如医疗费,是按照医院对当事人的交通事故创伤治疗所必须的费用计算,凭据支付,结案后确需继续治疗的,按照治疗必需的费用给付;误工费方面,当事人有固定收入的,按照本人因误工减少的固定收入计算,对收入高于交通事故发生地平均生活费三倍以上的,按照三倍计算,无固定收入的,按照交通事故发生地国营同行业的平均收入计算。财产损失赔偿方面,因交通事故损坏的车辆、物品、设施等,应当修复,不能修复的,折价赔偿;牲畜因伤失去使用价值或者死亡的,也折价赔偿。精神损害赔偿则要根据伤害程度等因素确定。 法律依据上,《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三条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交通事故现场勘验、检查、调查情况和有关的检验、鉴定结论,及时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对人身损害赔偿项目和标准有详细规定,受害人遭受人身损害,因就医治疗支出的各项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等,赔偿义务人应当予以赔偿;受害人因伤致残的,还需赔偿残疾赔偿金等相关费用;受害人死亡的,赔偿义务人除赔偿抢救治疗费用外,还应当赔偿丧葬费等其他合理费用。 最后,如果双方能达成一致,可以自行协商赔偿;若协商不成,可申请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进行损害赔偿调解;要是在法定期限内调解无效,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终止调解,当事双方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