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教唆犯罪该如何认定?

我最近碰到一个事儿,有人好像在引导别人去做违法的事儿,我想知道具体怎么判断这是不是教唆犯罪呢?像用什么方法教唆、教唆对象有啥要求等,希望能得到专业的解答。
展开 view-more
  • #教唆犯罪
  • #犯罪认定
  • #共同犯罪
  • #刑事责任
  • #刑法规定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教唆犯罪的认定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首先,从主观方面来看,须有教唆之故意。也就是说,教唆者能够预见到被教唆者会因为自己的教唆行为而产生特定的犯罪意图或者进而实施犯罪行为。如果不能预见这种结果,那就不属于故意,也就不构成教唆犯罪。例如,甲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说了一些话,却无意中引起了乙的犯罪想法,这种情况由于甲没有教唆的故意,所以不构成教唆犯罪。法律依据是我国刑法强调犯罪构成中的主观故意要素,教唆犯罪作为一种犯罪行为,同样需要具备主观故意。 其次,在客观行为方面,须有教唆之行为。教唆行为的方式多种多样,法律并没有加以限制,常见的有劝说、利诱、授意、怂恿、收买、威胁等方法。比如,丙以金钱诱惑丁去盗窃他人财物,这就是一种典型的教唆行为。教唆者通过这些行为将自己的犯罪意图灌输给原本没有犯罪意图的人。 再次,教唆的对象须为特定之人。被教唆者必须是明确、具体的个体,而不是不特定的多数人。例如,戊针对己实施教唆行为,己就是这个特定的被教唆对象。 最后,被教唆者须为有责任能力之人。如果教唆无刑事责任能力的人犯罪,情况会比较复杂,一般不能简单地认定为教唆犯罪。例如,教唆不满12周岁的儿童实施犯罪,由于该儿童不具备刑事责任能力,教唆者可能会被认定为间接正犯,而不是普通的教唆犯。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九条规定,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